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作業要點

https://grants.moc.gov.tw/Web/PointDetail.jsp?__viewstate=rY/nEzDsUhohQ0ExV2s3XOm78VJqlqav7oJCOHz4L408lIe/efs7z+WTtc3mBJBkYvZhpy/Mg9Q=#s2

非營利組織申請流程步驟

一、確認申請資格

  1. 申請單位必須是依法設立登記或立案之 非營利組織(民間組織)
  2. 計畫內容需符合文化部補助要點中的相關類別(如「互助共好類」或「自主參與類」)。

二、申請時間

  • 每年申請期間為:
    前一年12月1日 至 當年1月31日(以郵戳為憑)。
  • 若遇國定假日,期限順延至下一個辦公日。

三、申請方式

  1. 線上申請
  • 登錄「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完成申請。
    申請網站
  1. 郵寄或專人送達
  • 申請資料需寄送至 計畫地點所屬生活美學館(新竹、彰化、臺南或臺東館)。
  • 信封上需標明申請項目,並確保資料齊全。

四、應備文件

  1. 經費補助申請表
  2. 計畫書,應清楚說明計畫內容、目標及預期成果。
  3. 立案證明影本(如登記證書或報備文件)。
  4. (若適用)會議記錄或全體同意申請補助之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需附)。

五、審查流程

  1. 資格審查
  • 各生活美學館檢核申請文件是否齊全。
  • 缺件者將通知補正,未補正或補正後不符規定者,將喪失申請資格。
  1. 初審
  • 通過資格審查者,由專家委員進行書面審查。
  1. 複審(僅限「互助共好類」):
  • 提案單位需出席簡報,必要時委員會實地訪查。
  1. 核定公告
  • 核定結果將由文化部備查,並公告於獎補助資訊網。
  • 申請單位也將收到書面通知。

互助共好類自主參與類 的內容整理,這兩類計畫是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要點中的主要申請類別

一、互助共好類

目的:以互助共好、擴大引動與共同參與為核心,旨在促進較少資源的社區(尤其是鄉村或都會地區,包括公寓大廈)發展社區營造與村落文化工作。

計畫內容

  1. 陪伴傳習
  • 鼓勵具有藝文專業或社造經驗的團體駐點並輔導資源較少的社區或村落。
  • 引領居民關心公共事務、了解在地特色、參與藝文活動,並培育多元人才,協助社區逐步達成自立自足。
  1. 合作協力
  • 支持已具藝文或社造規劃與執行能力的在地團體,並協助其他地區村落發展社區文化。
  • 培養地方文化、連結地方組織與產業,並結合企業或社會企業來強化社區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
  1. 社群協力
  • 以社群成員共同協力的方式,關注跨社區的各種議題,如婦幼權益、性別平等、青年回鄉、老化社會等。
  • 通過課程、講座、刊物或活動等形式,推動社區居民關心並參與公共事務及公益服務。

二、自主參與類

目的:強調在地深耕與自主參與,通過促進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文化保存與傳承,來累積社區基礎能量。

計畫內容

  1. 刊物及影像
  • 透過刊物或影像創作,記錄社區的文化特色與居民的生活經驗,並傳遞社區情感與智慧,進而促進社區的參與感。
  1. 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
  • 聚焦在地的歷史、文化資產進行調查、整理、展示及再利用,並促進居民對在地資源的認識和利用。
  • 以地方文學家、藝術家或名人的歷史背景為主題,探討社區的文化價值和未來發展方向。
  1. 培育及傳習
  • 透過座談、研討會、讀書會等形式,培育社區營造的相關人才,並對具傳承價值的地方工藝或藝術進行傳習。
  1. 工藝及產業
  • 促進居民了解社區工藝,並開發相關產業,從資源調查、創作、產品開發等方面著手,激發社區創意並發展地方產業與觀光。
  1. 藝術及創作
  • 利用傳統藝術、表演藝術等形式進行社區創作,藉此推動在地發展特色,並討論社區的公共議題,激發創造力與參與感。
  1. 社區生態
  • 透過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調查等活動,提升社區的整體生活品質。
  1. 母語應用
  • 以保存與活化在地母語為目標,進行語言研究與記錄,並將母語結合在地藝文活動及終身學習,促進地方文化的認同與傳承。
  1. 能源與環境
  • 以綠色能源、節能減碳等環境議題為主題,透過研習、座談等方式引導社區居民關注環保議題。
  1. 其他
  • 涵蓋任何未列於上述範疇,但仍能引發社區關注、促進社區參與的活動或議題。

總結

  • 互助共好類 重視合作與資源引導,旨在促進較少資源的社區發展,並藉由外部團體的協助達成社區自立自足。
  • 自主參與類 則專注於在地的深耕與自主參與,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的保存、發展與傳承。
1 Like

以下是 互助共好類自主參與類 各自的申請類別與項目整理​:


互助共好類

申請類別與項目

  1. 陪伴傳習
  • 鼓勵專業團體駐點,輔導資源較少的社區。
  • 保存及傳承具有文化價值的工藝與藝術(例如師徒傳習模式)。
  1. 合作協力
  • 支援具備規劃與執行能力的在地團體,推動村落文化發展。
  • 串聯地方組織與產業,結合企業資源強化社區發展。
  1. 社群協力
  • 聚焦多元文化議題,如性別平等、青銀共創、社區產業開發等。
  • 透過課程、講座、刊物或活動促進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及公益服務。

自主參與類

申請類別與項目

  1. 刊物及影像
  • 記錄在地文化特色,傳播社區生活情感與智慧。
  1. 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
  • 調查、整理、出版、展覽或再利用在地文化資產與歷史文史。
  • 探討地方文學家、藝術家及名人的歷史與貢獻。
  1. 培育及傳習
  • 推動社區人才培育,組織座談會、讀書會、人才培訓等。
  • 傳承地方工藝與傳統藝術,建立文化傳習機制。
  1. 工藝及產業
  • 認識社區工藝,從資源調查、研習到產品開發,促進產業發展。
  1. 藝術及創作
  • 利用傳統或現代藝術形式創作,討論公共議題並激發參與感。
  1. 社區生態
  • 進行生態環境保育、調查,凝聚社區意識並改善生活品質。
  1. 母語應用
  • 研究、記錄及活化在地語言,並結合藝文展演與終身學習活動。
  1. 能源與環境
  • 聚焦綠色能源與環保議題,透過研習、討論或實作引導社區參與。
  1. 其他
  • 任何能促進社區關注與參與、建構願景的活動或計畫。

文化部這個也不錯
不知 金額 申請方式 怎樣

補助金額概況

1. 互助共好類

  • 每案補助金額:每年最高50萬元
  • 補助年期:以一年為原則,必要時可按實際需求延長。

2. 自主參與類

  • 每案補助金額:每年最高10萬元
  • 補助方式:採一次性撥款,需於計畫結束後結報申請。

撥款方式

互助共好類

  • 分兩期撥付:
    1. 第一期款:核定補助金額的50%,於審核通過並收到相關資料後撥付。
    2. 第二期款:計畫執行完成後,於結案時撥付餘下的50%。

自主參與類

  • 計畫結束後一次性撥付。

注意事項

  1. 同一申請單位
  • 每年原則上僅能申請 1案
  1. 經費使用限制
  • 不得用於固定薪資、行政管理費、獎金、紀念品等非計畫核心支出。
  • 臨時人員薪資:不得超過補助款的三分之一,且每日工資需符合最低工資標準。
  • 其他支出應符合法令規定,如需調整經費超過20%,需事前報請核准。
  1. 申請與核銷規定
  • 計畫經費需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 結案時,若有結餘款,需按補助比例繳回。

可以把生活學習平台內容去餵AI,再融合申請項目,請AI整理出一份成功率高的計劃書?

文化部互助共好類補助申請的流程步驟與需填寫的內容項目


一、申請流程步驟

  1. 確認申請資格
  • 申請單位需為依法設立的非營利組織、法人或立案團體。
  • 確保計畫內容符合互助共好類補助類別(如陪伴傳習、合作協力、社群協力)。
  1. 準備申請文件
    3.必備文件*:
  • 申請函(需蓋單位大小章)。
  • 經費補助申請表
  • 計畫書(詳列目標、實施方式、預期效益)。
  • 事前揭露表(依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 立案證書影本(如登記證書或報備文件)。
  • 電子檔案:申請函、經費申請表、計畫書、績效指標表等。
  1. 線上申請與郵寄提交
  • 登錄 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連結),完成線上資料提交。
  • 將上述文件以紙本掛號寄送至所在地區的 生活美學館,信封上需黏貼檢核表。
  1. 審查流程
  • 文件檢核:確認資料齊全(缺件或逾期不受理)。
  • 初審與複審:初審書面檢查,部分項目可能需要簡報或現地訪查。
  1. 核定與公告
  • 核定結果將由文化部公告於補助資訊網,並書面通知申請單位。

二、需填寫的內容項目

1. 經費補助申請表

  • 申請單位資訊
    • 名稱、立案登記號碼、統一編號、聯絡人與聯絡方式、單位地址。
  • 申請類別與項目:選擇「陪伴傳習」、「合作協力」或「社群協力」。
  • 計畫名稱與實施期程:填寫計畫名稱及執行時間(最遲至11月30日)。
  • 計畫地點:詳細列出地區名稱。
  • 預計達成績效:包括活動場次、參與人次、社區居民服務時數等指標。
  • 經費需求:包括申請補助金額、自籌金額及其他補助來源。

2. 計畫書

  • 計畫名稱:與申請表保持一致。
  • 計畫源起與現況分析:描述社區資源、挑戰與問題。
  • 計畫目標:說明願景與實現方式。
  • 執行內容
    • 社區參與情形。
    • 執行方式(分年策略與行動內容)。
    • 人力分工與文宣方式。
  • 預期效益:與績效指標表對應的成果描述。
  • 經費預算表:詳細列出每項支出內容。

3. 事前揭露表

  • 填寫是否涉及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並據實揭露相關身分關係。

4. 績效指標表

  • 填寫共同指標(如活動場次、參與人次、服務時數)。
  • 若有額外指標,需詳細列出預期達成績效。

三、其他注意事項

  1. 資料完整性:檢查是否缺件,尤其是需要用印的文件。
  2. 時間管理:申請需在文化部公告的期限內完成,並預留充足時間寄件。
  3. 規範對應:確保計畫內容符合互助共好類的補助目標。
1 Like

面對現實( 申請競爭)的挑戰時,考慮社會情境(台灣 文化部 審核機制 掌權者 )的聰明 致勝策略,這些都需要人類先用腦思考
有了思想 才用AI幫忙鋪陳 才會有能力修正AI AI的整理 對人類才有用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