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夢非夢的會考巨獸

主角:娟娟

娟娟不會出現在故事的現場,嚴格來說,這個故事裡,出現的是娟娟的聯絡簿。娟娟是一位八年級(中二)女孩。

主角:漢克老師

娟娟的導師,他已經帶娟娟的班一年多了。(一般來說台灣的中學三年同一位導師的狀況比較普遍。)

主角:余徉老師

娟娟班輔導活動課的老師。

漢克約了余徉到辦公室談話,余徉還沒能來得及坐到漢克對面的椅子上,漢克便將娟娟的聯絡簿丟到余徉老師面前的桌上,一面說著:”這個學生我教不了,我讓教得了她的老師來教他。”

余徉心中的小劇場警鈴大作,感覺狀況不太妙。

故作鎮定地說:”漢克老師,先讓我看看吧!”

故作優雅地坐在漢克對面的位置上,此時,漢克也只好配合演出坐下來。

娟娟的聯絡簿,洋洋灑灑寫了四、五頁,內容大概是述說昨日與漢克老師,針對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意見。

當余徉讀著連絡簿,漢克一邊補述當天的狀況,余徉慢慢拼湊出了可能的”事實”。娟娟聯絡簿裡面,寫了好多他怎麼想,為什麼這樣,當然,也包含了覺得被誤解,余徉大概明白,這些被誤解,以及說明自己,可能會讓漢克老師覺得被指控。。

做為橋樑的余徉,看到娟娟對漢克老師的在意,對漢克老師說:”老師,我覺得娟娟好在意您,因為太在意您的想法,通篇都想要對您訴說他的想法,希望得到您的理解。”

漢克老師是個經驗豐富、教學認真的老師,聽到這句話,當下立即比余徉更加明白狀況。

不過,畢竟付出時間認真教導的人是漢克老師,心裡總有一些這個那個的感受,兩位老師滴滴答答,大概余徉老師跟漢克老師對娟娟有了相近的安放:”娟娟畢竟才是國二生,她表達上就是這樣子,漢克老師肯定比我更了解,因為花了好多力氣在她身上,似乎娟娟並沒能完全了解老師的深意,但,對於老師的付出,是感受到的,才會願意花這麼多力氣,向老師說明,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

關於說故事人的想法:

因為是從輔導教師的角度,擔心有一種客觀效果是:導師很糟糕……

我的故事只想凸顯制度對於教師位置的綑綁,因為這樣的綑綁,裡面的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困境,而導師是最先端的受壓者。

制度壓迫著校園中的師生,而導師與學生,在小小的在教室空間中,彼此擠壓。

其實吧!國中導師確實很不容易,面對一群身心都在經驗巨大改變,同時,每天大半時間所待的學校,有許多關於學習、課業的安排……雖然背後存在的會考,似乎還只是遙遠模糊的存在,但,早在他們還是小學生,會考這隻巨獸,已經透過老師、家長、同學、媒體…各種管道,用明目張膽地、默默地、不定時出現……各種不同的形式,試圖對每個即將成為中學生的孩子,盡其所能地發揮影響力……

會考巨獸緊緊扒住所有學科老師,而導師(通常更多被學校與家長期待是教授主科的老師),除了自身授課學科成績要求之外,還要負擔其他學科的許多輔助與安排,是班級中巨獸的代言人。此外,導師在中學生緊密的日常當中,要維持一群不安的靈魂相安無事,合作與運作完成共同生活中所有的行動、互相包容、情緒與溝通的學習…

輔導老師在校園中,師生關係裡與這巨獸距離相對遠,有相對多的時間與心理空間去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

@vivid 是拆解的示範
從故事裡摘出:付出心力的導師、師生互動的親密與衝突、結構性的力量
碎片似乎可以更有力量…不過,若是只有碎片,也不成故事…
碎片從故事中提出來,當故事不在,碎片依然可以有其獨立的意志

而故事的價值是,它存在於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而日常是體制的展現。

從上往下閱讀 與原來故事完全一樣。故事應該是成立了。
只是格式鬆一點,中間空白多一點,有一些插播的標籤。 讓人有橫向移動與岔斷回應的機會。互動與鬆動,是網絡閱讀的必要。
還有當它們(很容易地)累積巨量紀錄時,為了維持可讀,字詞搜索與標籤相關,就成為必須。也是在一開始就要想到。

我有看到,覺得很棒,但,那些還沒能學會使用。

有時候當局者迷,或許漢克老師被學生的反應真的影響了客觀的角度,輔導老師的提點讓漢克老師可以跳出,以客觀的觀點來看待事情,若是遇到失控的狀況,真的要冷靜思考,為何事情導向會如此發展!

小莫是個很理解學生的老師,身為老師,也常常去思維:為什麼學生這樣回應,以及他的家庭狀況,因此,對於與學生對話,深有感覺!

因為導師擔負了自己任課科目的教學,各科的複習、考試進度的安排,班級衛生、秩序、各項比賽的推動。尤其在以升學為導向的中學,小小的教室內:有著身心皆不安穩、受到各種壓迫的青少年,有著被工作、責任感壓榨身心疲憊的導師,真真是一個壓力鍋呀!余徉老師其實可以感受到:教室內每個個體無法承載的壓力…
其實,家庭也一樣,每個成員各自帶著在社會上面臨的許多,工作、人際、情緒…的種種,小小的家也跟教室一樣,承載了具有強烈存在感,卻又無法輕易言說的壓力。